杜绝电子邮件

| 评论(3)

前段时间“电子邮件门”闹得纷纷扬扬,但除了那个英雄秘书可能还在被人津津乐道一段时间外,其他人注定要很快被“风吹雨打去”。关于这位“舍身炸碉堡”的小姐和她的丑闻CEO的文章已经太多,这里想谈的是,由于滥用,电子邮件成为人浮于事的又一帮凶。

勿需质疑,电子邮件是通讯技术进步的象征之一,但它也成为人们push paper的又一工具。Push paper是文山会海、做表面文章的标志。太多的人沉湎于交换电子邮件,却有意无意忘了最好的沟通方式是面对面,或至少是打电话,如果见面不方便的话。因为人的沟通内容中,大约只有7%是通过文字字面体现。其余的呢,都包含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声音语调等中间。举个极端的例子。我以前有几个同事,办公桌相邻,却经常就看到电子邮件如同雪片般飞,而且封封都抄送我。与其说是在交换信息,倒不如说是在表现给人看:我在工作呢。但实际呢,相互推诿,问题一直悬而不决。相反,我最优秀的工程师就很少看到大发电子邮件。她在忙什么呢?现场解决问题呢。

推而广之,几个电子邮件的“定律”(主要适用于工作环境):
1. 发邮件越多的人,干实事越少。
2. 发邮件越多的人,越不会沟通。
3. 发邮件越多的人,越没有责任心。

如果你愿意,可用上述“定律”来衡量你周围的同事。在招聘的时候也不妨问问:你是怎么利用电子邮件的呢?估计你的招聘质量会高不少。当下一轮的layoff要来的时候,决定要解雇谁也很容易:统计一下过去两年的电子邮件,看谁发得最多、写得最空洞,解雇谁八成没错。当然,如果把这一准则告诉员工,相信工作效率会提高不少,团队沟通会变得更容易。

评论(3)

Wonderful!
平时司空见惯的事物,到了宝红老师笔下,却能挖掘出不平常的道理甚至判定标准来,令人折服。(P.S.对比较尊敬的人我还是喜欢称呼老师,这称呼是从心里自发的,感觉很亲切)

说的太好了,刘老师真得很善于从纷繁芜杂的现实点滴中看透本质,我们单位有位QA,一天到晚都在发邮件,显得好像很忙,但据我们观察沟通效率值得商榷,这也造成她本人的耐心不足,形成沟通上的恶性循环,自己的提防这个毛病了。

评论

关于作者

  • 刘宝红,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MBA,专修供应链管理,现在硅谷从事供应链管理。他是美国注册采购经理(C.P.M.)、六西格玛黑带。
    联系方式:bob.liu@asu.edu
    更多文章,参见
    “供应链管理专栏”:
    www.scm-blog.com
    “备件规划专栏”:
    www.SparesPlanning.com

最近评论

  • 小麦-空港: 说的太好了,刘老师真得很善于从纷繁芜杂的现实点滴中看透本质,我们单位有位QA,一天到晚都在发邮件,显得好像很忙,但据我们观察沟通效率值得商榷,这也造成她本人的耐心不足,形成沟通上的恶性循环,自己的提防这个毛病了。 详细>>
  • Balon: Wonderful! 平时司空见惯的事物,到了宝红老师笔下,却能挖掘出不平常的道理甚至判定标准来,令人折服。(P.S.对比较尊敬的人我还是喜欢称呼老师,这称呼是从心里自发的,感觉很亲切) 详细>>
  • David: Agree 详细>>

关于此日记

此日记由 刘宝红 发表于 29, 2007 7:33

此Blog上的上一篇日记其实很Local

此Blog上的下一篇日记驻足片刻

首页归档页可以看到最新的日记和所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