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人的实际成就、能力,其实跟别人感觉到的有一段距离,说白了,你不一定比你看上去更成功(相反,你也不一定比你看上去更不成功);其二,成功后,声誉鹊起,人们对这个人的期望就会更高,而这个人则很少能够重现原来的辉煌,达到原来的高度:谁听说过得到诺贝尔奖后又做出同样的成就?
得到盛名、声誉者,时刻内省,不要太看重过去。把过去归零,轻装上阵,以新人的面孔出发。
给人盛名、声誉者,也不要太执着过去,拿着取得的成就作为标尺,要求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
很多情况下,盛名往往是突然来到,正是“一举成名天下惊”。其实之前之后,一个人的能力并没有本质变化;变化的是人们对这个人的看法。看法不是定位的标准,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
其实给人声名者往往也没有标准,没有原则,随波逐流。不管是何时何地,媒体、舆论大多是被弱智者操纵,要么捧杀,要么棒杀。说他们弱智,因为他们棒杀的就是他们捧杀的:今天批得最厉害的,其实就是昨天他们捧得最高的。所以,他们给的声誉,也不要太在意的好。
例子吗?看看搜狐体育上对火箭队的评论就得了。赢了一场,就捧上了天,NBA的冠军似乎就在眼前;输了一场,又打入地狱,贬得体无完肤。而写这些评论的人,其实都是同一帮白痴。这些人其实就知道放马后炮。看他们的评论,句句头头是道。但他们果真那么有先见之明的话,为何不去做教练呢?做不了教练,副教练也可以吧,总比靠卖字、饶舌强吧。说不来英语,到不了NBA,可以去CBA嘛。
所以,盛名难副,无论是从给予还是被给予盛名的角度,都有道理。
心中期待变成现实。牛年来了,宝红老师又呈上了一篇文字盛筵。冷静!客观!大气!
“盛名之下”,需要两方面做出调整:
1、个人,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如既往,达到“去留无意,宠辱不惊”的境界,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外界,客观做出预期,不要拔高期望。
其中原因,宝红老师已经点的很透了,包括事例。
继续期待...
每一天都会到硅谷客与供应链管理专栏来逛逛,有时几天没看到新的文章,心里会隐隐的难受...
当今浮躁社会下的心态。人们都太在意周围环境对自己的评价和反映以至于有时候很难以适应,却从来没有想过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影响和改变周围的环境以使他们变得更完善。归根到底,自己缺乏自信,缺乏自信的根源就是实力不够。
偶然的在google上搜索CPSM相关资料,就看到了老师您的blog,看了刘老师的一些分享的文章和经验,获益匪浅,相见恨晚的感觉。
我的工作方向也是朝着SCM前进。
人在高潮时享受成功,人在低潮时享受人生。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还是做自己最好。
所谓的炒作就是这样子,人嘴一张皮,有时候太刻意的注重别人的说法,反而会失去自我.
感谢刘老师
很幸运小江最近推荐了您的blog给我,有空就去看几篇,受益匪浅!
波兰裔法国女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因发现放射性物质和发现并提炼出镭和钋荣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的化学奖。
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因发明世界上第一支晶体管和提出超导微观理论分获1956和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化学家鲍林因为将量子力学应用于化学领域并阐明了化学键的本质、并致力于核武器的国际控制并发起反对核实验运动而荣获1954年的化学奖和1962年的和平奖。
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由于发现胰岛素分子结构和确定核酸的碱基排列顺序及结构而分获1958和198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