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百事 分类中的最新日记

五分钟

| 评论(1)

七八年前,跟老板谈起晋升,说是老板的老板的老板不同意。我做的事和业绩,都隔了两层了,这大老板都知道些什么?他跟我两年的接触,不过是在走廊里见面时打个招呼,加起来不过5分钟。那他对我的映象,其实就是来自那5分钟了。

本草·莱菔子

| 评论(4)

在2010年《读者》上读到刘梅花的《本草·莱菔子》一文时,一下子就被那清新、高雅的笔调所吸引。文章雅俗共赏,娓娓道来,堪称这么些年来少有的佳作,特别转载在文后。搜索百度,找到了作者的博客网站,与大家共享:http://blog.sina.com.cn/xueyumeihua

邮购了她在《西凉文学》的作品专号(2010年的第五、第六期),这些天一直在读,有些文章都读了好几遍。成十年了,游离海外,很少看到用词这么轻盈和准确的散文,每篇都质朴自然,充满淡定和从容。讲村镇小事如是,描述大苦难也如是。我在读北岛的散文时也能读到这种感觉。这似乎是只有在历经大苦难后才能达到的境界。

请欣赏《本草·莱菔子》。

一个同济大学毕业生的想法

| 评论(19)

我偶然在chinaren.com上看到这篇文章,觉得很有水平。想起一句老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文章是一位同济大学毕业的学生写的,转贴过来,与诸君共享。遗憾的是,不知道作者的名字。有知情者,请告知。

在两难中平衡

| 评论(4)

玉山协会的《玉山会刊》2008年2月刊上看到杨育民博士的一篇文章,很感兴趣,特此摘录下来,与诸君共享。

杨育民博士来自台湾,现在任基因科技(Genetech)的执行副总裁,主管生产与供应链管理。基因科技在南旧金山,是生物科技的佼佼者,年营业额直逼百亿美金。

戈尔的办公桌

| 评论(3)

2007年5月28日的《时代周刊》上,封面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报道讲的是戈尔会不会再度竞选总统。这本身没什么吸引人的地方,至少对笔者这样的人。政治需要一鼓作气,需要激情,需要一股新鲜劲儿。都冷了七八年了,还要凑这热闹吗?

七八年过去了,褪尽的是政治铅华,成熟的是人格魅力。戈尔在环境保护上可谓是不遗余力。不管是在各种场合演讲,大声疾呼,还是拍摄电影,周游世界,戈尔都在环境保护的第一线。这后面,体现的是他对世界的责任感,还有他的人格魅力。

你最了解你自己

| 评论(15)

经常收到读者来信,问职业发展的下一步该怎么办。是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做质量管理,还是做采购?做物流,还是做供应链?我的答案都很简单:你最知道你想要什么,你最知道你喜欢什么,你最知道你擅长什么。那么,你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最佳人选,因为你最了解你自己。

战略是廉价的

| 评论(6)

上周参加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的活动,内容是John Markoff现场采访风险投资家Arthur Rock。这块石头(Rock)在硅谷甚至美国可谓是家喻户晓(至少是风险投资界),因为他一手缔造了大半个硅谷:他为肖克利实验室的八位叛将筹集资金,建立飞兆半导体公司(该公司成为硅谷半导体的始祖,硅谷与半导体打交道的,尤其是上点年纪的,大都与该公司有关),然后又为其中的两位(Robert Noyce和Gorden Moore)筹资,建立英特尔,并担任英特尔的董事会主席三十几年(Robert Noyce大家可能不熟悉,但大家肯定知道集成电路:他就是发明人之一。可惜他英年早逝,去世前担任英特尔的CEO,去世后英特尔以他的名字命名公司总部大楼。如果你去参观英特尔博物馆的话,会看到他的名字无处不在。Gordon Moore仍然健在,就如他的摩尔定律,现在干的是到处捐钱的活儿:光2001年就捐给加州理工学院6亿美金)。当然Rock名字不只与这两个公司有关。他还筹资建立施乐(Xerox)、Teledyne等,但相信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那只苹果(Apple):Rock投资苹果公司,并担任董事会成员。但当苹果公司与摩托罗那联手与英特尔竞争的时侯,Rock退出苹果,因为英特尔是他的最大的孩子(如果不算飞兆的话),他对英特尔更忠诚。

请坐第一排

| 评论(1)

百人会(Committe 100)的“导师计划”(Mentoring Program)又办了一届。去年是在旧金山与年会同时办,名流云集,规模空前;今年是与华源科技协会(HYSTA)合办,规模相对较小,但组织更细致,质量也毫不逊色。

做自己最好的生活大师

| 评论(15)

玉山协会是来自台湾的老一代留学生、创业家的协会。它在硅谷的分部称为美西玉山协会。资深会员中成功的企业家比比皆是,是硅谷最有影响力的华人团体之一。

这是美西玉山科技协会理事长林富元(Bob Lin)写在协会会刊《玉山》上的一篇文章。相信他道出很多人心中的隐痛,希望给在职业、生活上挣扎的人以启示。原文可在玉山会刊上找到。

3 + 3

| 评论(2) | 引用通告(1)

几年前去参加供应管理协会(ISM)的年会,临行前老板的老板叮嘱道,别忘了3+3。问他什么是3+3,他说,认识三个人,学习三样东西,这样你就不虚此行。

Trust but Verify - 信任但要确认

| 评论(3)

我的第一位总监是位法国人,他留学斯坦福大学后就在硅谷工作。一个貌不惊人的人,但智慧远远胜过其外表。

从3C说做人与做事

| 评论(4) | 引用通告(1)

4月22日,百人会(Committee of 100)在旧金山四季宾馆举办第十五届年会,最后一个活动是"导师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由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前辈给下一辈传授做人、做事的道理,例如前英特尔资深副总裁虞有澄(Albert Yu)、台积电创始人兼总裁张忠谋(Morris Chang)等都列席其中。大家采取分组制,由一两个导师带领几个年轻人,围在一张圆桌旁,进行自由讨论。

他再也没有跟我说过一句话

| 评论(7)

今年是Shockley Lab建立60周年,硅谷计算机历史博物馆 (Computer History Museum)和半导体材料与设备协会 (SEMI)举办专题活动,邀请当时在Shockley Lab工作过的人缅怀那一段历史。Shockley Lab开创了硅谷的先河。它由诺贝尔奖得主Schockley创办,把半导体技术第一次带入硅谷。这个实验室汇集了当时美国多个跨学科的优秀人才,其中不少人成为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例如Intel的创始人Robert Boyce和Gorden Moore。有名的“摩尔定律”就是由Gorden Moore提出,至今仍然有效。

都是别人的错

| 评论(1)

上周参加半导体技术培训,主讲人是圣何西州立大学的一位退休教授,名叫Peter Gwozdz。教授一生经历颇丰,于伊利诺伊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先进入工业界,在AMD磨砺18年,成为Logic部负责研发的技术总管;然后回归校园,发展、壮大一个没有任何学校拨款的实验室,积极参与工业界的研发活动,曾获得单项风险资金数额高达四百五十万美金。提到自己的经历,他说,他作为一个年轻工程师(Junior Engineer)的时候最成功,因为他奉行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面对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在没有证明别人错之前,所有的错都是自己的!所以他解决了不少业界的疑难杂症,在技术高速发展的半导体制造业博得一席之地。

关于作者

  • 刘宝红,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MBA,专修供应链管理,现在硅谷从事供应链管理。他是美国注册采购经理(C.P.M.)、六西格玛黑带。
    联系方式:bob.liu@asu.edu
    更多文章,参见
    “供应链管理专栏”:
    www.scm-blog.com
    “备件规划专栏”:
    www.SparesPlanning.com

最近评论

  • 秦红康: 重读刘老师的文章,瞬间醍醐灌顶,蛮有顿悟感! 详细>>
  • 孙菁煜: 刘老师,您一语点醒梦中人,谢谢。 详细>>
  • 郑佳佳: 你是怎样的人,不是取决于你是谁,你说过什么样的话。而是取决于你做了什么样的事。 详细>>
  • sean: 一切源于内心,自己最了解自己!很受启发!谢谢! 详细>>
  • 孙延平: 这不是“中庸之道”,与中庸之道风马牛不相及。中庸,扣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是一种方法论。但在我们的国有企业,刘先生说的情况的确比比若是。小人的确得罪不起,所以才有人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不知西方企业这种事情是否有,是否多。估计要好点儿,但不可能没有。因为哪里都要小人,哪里的领导都不可能了解每一个员工。 详细>>
  • 侯月: 观点与道理应该是就事论事更好用些。大多事是相通的,却又没有什么是一定的。 详细>>
  • 侯月: 不敢苟同,第一反应还以为是讽刺手法的文章呢。 详细>>
  • Sharon: 醍醐灌顶。谢谢刘老师~ 详细>>
  • 岳先海: 说得真好,双赢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法宝,在我们的供应链的工作中,也是一样,双赢才能够是双方的工作更好的开展,更好的解决 详细>>
  • arthur: 双赢,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法宝 详细>>

关于此归档

这里是分类百人百事中的最新日记。

下一个分类硅谷随笔

首页归档页可以看到最新的日记和所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