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种习惯 分类中的最新日记

客服工程师说要三个

| 评论(3)

规划员:"这个料要备三个,请批准"。

规划经理:"为什么要备三个"(而不是四个或者两个,或者一个)?

规划员:"客服工程师说要三个"。

我在备件规划领域这么些年,这是经常遇到的,也是最不喜欢遇到的对话。

点击此处继续阅读

一样重要

| 评论(8)

《第八种习惯》上有这么一句话:if you are doing an excellent job, you are just as important as they are。意思是说,不管你的岗位如何低微,如果你干得很出色,你和那些看上去很重要的人一样重要。

问题

| 评论(8)

柯维的《七种习惯》中有这么一句话:当你认为问题都是外在的、别人的时候,这种思想本身就是问题。再加上一句:越是自己有问题的人越认为问题都是别人的。

完人

| 评论(4)

在柯维的《第八种习惯》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大意):有良知的人觉得自己还需改进,恶棍则觉得自己是个完人。

承诺

| 评论(4)

Make a promise and stick to it(做出承诺并信守承诺),是《第八种习惯》中的一条。两个要点:慎于承诺、言出必行。

领导与管理(Leadership vs. Management)

| 评论(3)

这两个概念往往被混用。但实际上,区别很大。引用柯维的《第八种习惯》中提到的说法,领导是跟变化打交道,即如何去改变不合理的,向好的方面发展;而管理是跟复杂性打交道,是如何保证在复杂的世界,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Leadership is dealing with changes while management handles complexity)。管理者很多,领导者少。因为维持现状(或至多做点小改进)就符合对管理者的期望,但能够指明方向,领导大众朝目标迈进的领导者,很少。

营养、活动和减压

| 评论(3)

柯维在《第八种习惯》中提到,健康来自三个方面:合理的营养,充分的体育运动和减轻压力。

大多成功其实并不是看上去的那么成功,因为是外在的成功。太多的人花太多的时间追求外在的成功,即别人看来的成功。标准无非两个:(1)赚了很多钱;(2)有很高的知名度或地位。但问问那些两者都有的人,有多少能从心底认为自己是成功的呢?这也是在四月份的百人会和华源科技协会的“导师计划”上,德勤的George Koo博士几次提到成功的标准。这也是为什么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晚年真正的欣慰来自“让全美每一个教堂都安上一架风琴”,而不是赚了多少钱,获得多少地位(注:安德鲁.卡内基是戴尔.卡内基的父亲。相信读过《人性的优点》的人都知道后者。前者用尽手段,成为美国的钢铁大王,在晚年顿悟,立志还财富给社会,包括筹建后来有名的卡内基.梅隆大学)。

拒绝恐惧,敬畏良知

| 评论(3)

有些人喜欢以制造恐惧的方式来达到目的,不管是吓唬小孩子的狼故事还是震慑大人的“你不好好干就如何如何”。但是,人不应该长期生活在恐惧之中。就如罗斯福所说,人的自由的一部分就是不在恐惧中生活。

Fill in the Big Rocks First - 先填大石头

| 评论(3)

相信不少人看到过这个故事:一个瓶子,一些大石头,一些沙子,一些水,如何装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瓶子的容积?答案是先装大石头,等装不进后再装沙子,然后灌水。如果先装沙子的话,那大石头就没法装进去,因为大石头占空间大,没法挤进去。

这其实也是时间管理上的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优先处理大事、重要的事,剩下的小事见缝插针补进来,填满剩下的时间。如果先处理小事的话,那大事则很难得到足够的时间来处理。一个人的高效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大石头”的处理上。

Catching People Doing Things Right

| 暂无评论 | 引用通告(1)

很多人的定势思维是找对方做得不对或不好的地方,就像老师阅卷子,目的不是发现学生做对多少,而是做错多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这么给培养大得。那么,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也就毫不惊奇了。这种思维的背后是不信任,是种消极、负面的反馈,是基于惩罚而不是赞扬。

与之相反,catching people doing things right是种积极、正面的激励方式,即努力寻求对方做得好的地方,通过表扬、肯定来激励对方做得更好。如果说东西方教育、文化有区别的话,这恐怕就是其一。

选择了条人迹罕至的路

| 暂无评论

有两条路通入丛林,我选了一条人迹罕至的(Two roads diverged into a wood, and I -- and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这句话出自Robert Frost的诗The Road NotTaken

每人跟前都有两条路:一条走得人多,但通向平庸;一条走得人少,但通向卓越。随众着多,所以芸芸众生者多。这本没错,因为人有选择的自由。错就错在梦想通过平庸之路达到卓越。

自古英雄多寂寞,因为他们走的是条人迹罕至的路。

没有牺牲的信仰

| 评论(1)

在“思维的乐趣”上看到的一句话,你也可在柯维的《第八种习惯》中看到:

我希望穆罕达斯·甘地式的观念能成为普世的生命观。这位终身节俭而倔犟的印度人将下列现象称之为“可以毁灭我们的事物”,它们包括――没有规则的政治;没有良知的快乐;没有劳动的财富;没有个性的知识;没有道德的生意;没有人性的科学;没有牺牲的信仰。

不讲规则的政治、没有良知的享乐、不劳而获的财富、人云亦云的知识等都容易理解。没有牺牲的信仰则比较拗口。

Vision, Discipline, and Passion

| 评论(4)

还是Stephen Covey的《第八种习惯》(The 8th Habit)。柯维提到一个人成功的三个要素:Vision(远见), Discipline(自律), 和Passion(激情)。

Freedom to Choose

| 评论(2)

上下班边开车边听《第八种习惯》(The 8th Habit)的CD,对“选择的自由”(Freedom to Choose)颇有感触。

关于作者

  • 刘宝红,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MBA,专修供应链管理,现在硅谷从事供应链管理。他是美国注册采购经理(C.P.M.)、六西格玛黑带。
    联系方式:bob.liu@asu.edu
    更多文章,参见
    “供应链管理专栏”:
    www.scm-blog.com
    “备件规划专栏”:
    www.SparesPlanning.com

最近评论

  • 秦红康: 重读刘老师的文章,瞬间醍醐灌顶,蛮有顿悟感! 详细>>
  • 孙菁煜: 刘老师,您一语点醒梦中人,谢谢。 详细>>
  • 郑佳佳: 你是怎样的人,不是取决于你是谁,你说过什么样的话。而是取决于你做了什么样的事。 详细>>
  • sean: 一切源于内心,自己最了解自己!很受启发!谢谢! 详细>>
  • 孙延平: 这不是“中庸之道”,与中庸之道风马牛不相及。中庸,扣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是一种方法论。但在我们的国有企业,刘先生说的情况的确比比若是。小人的确得罪不起,所以才有人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不知西方企业这种事情是否有,是否多。估计要好点儿,但不可能没有。因为哪里都要小人,哪里的领导都不可能了解每一个员工。 详细>>
  • 侯月: 观点与道理应该是就事论事更好用些。大多事是相通的,却又没有什么是一定的。 详细>>
  • 侯月: 不敢苟同,第一反应还以为是讽刺手法的文章呢。 详细>>
  • Sharon: 醍醐灌顶。谢谢刘老师~ 详细>>
  • 岳先海: 说得真好,双赢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法宝,在我们的供应链的工作中,也是一样,双赢才能够是双方的工作更好的开展,更好的解决 详细>>
  • arthur: 双赢,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法宝 详细>>

关于此归档

这里是分类第八种习惯中的最新日记。

上一个分类硅谷新闻

下一个分类关于硅谷

首页归档页可以看到最新的日记和所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