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员:"这个料要备三个,请批准"。
规划经理:"为什么要备三个"(而不是四个或者两个,或者一个)?
规划员:"客服工程师说要三个"。
我在备件规划领域这么些年,这是经常遇到的,也是最不喜欢遇到的对话。
规划员:"这个料要备三个,请批准"。
规划经理:"为什么要备三个"(而不是四个或者两个,或者一个)?
规划员:"客服工程师说要三个"。
我在备件规划领域这么些年,这是经常遇到的,也是最不喜欢遇到的对话。
《第八种习惯》上有这么一句话:if you are doing an excellent job, you are just as important as they are。意思是说,不管你的岗位如何低微,如果你干得很出色,你和那些看上去很重要的人一样重要。
这两个概念往往被混用。但实际上,区别很大。引用柯维的《第八种习惯》中提到的说法,领导是跟变化打交道,即如何去改变不合理的,向好的方面发展;而管理是跟复杂性打交道,是如何保证在复杂的世界,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Leadership is dealing with changes while management handles complexity)。管理者很多,领导者少。因为维持现状(或至多做点小改进)就符合对管理者的期望,但能够指明方向,领导大众朝目标迈进的领导者,很少。
大多成功其实并不是看上去的那么成功,因为是外在的成功。太多的人花太多的时间追求外在的成功,即别人看来的成功。标准无非两个:(1)赚了很多钱;(2)有很高的知名度或地位。但问问那些两者都有的人,有多少能从心底认为自己是成功的呢?这也是在四月份的百人会和华源科技协会的“导师计划”上,德勤的George Koo博士几次提到成功的标准。这也是为什么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晚年真正的欣慰来自“让全美每一个教堂都安上一架风琴”,而不是赚了多少钱,获得多少地位(注:安德鲁.卡内基是戴尔.卡内基的父亲。相信读过《人性的优点》的人都知道后者。前者用尽手段,成为美国的钢铁大王,在晚年顿悟,立志还财富给社会,包括筹建后来有名的卡内基.梅隆大学)。
有些人喜欢以制造恐惧的方式来达到目的,不管是吓唬小孩子的狼故事还是震慑大人的“你不好好干就如何如何”。但是,人不应该长期生活在恐惧之中。就如罗斯福所说,人的自由的一部分就是不在恐惧中生活。
相信不少人看到过这个故事:一个瓶子,一些大石头,一些沙子,一些水,如何装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瓶子的容积?答案是先装大石头,等装不进后再装沙子,然后灌水。如果先装沙子的话,那大石头就没法装进去,因为大石头占空间大,没法挤进去。
这其实也是时间管理上的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优先处理大事、重要的事,剩下的小事见缝插针补进来,填满剩下的时间。如果先处理小事的话,那大事则很难得到足够的时间来处理。一个人的高效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大石头”的处理上。
很多人的定势思维是找对方做得不对或不好的地方,就像老师阅卷子,目的不是发现学生做对多少,而是做错多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这么给培养大得。那么,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也就毫不惊奇了。这种思维的背后是不信任,是种消极、负面的反馈,是基于惩罚而不是赞扬。
与之相反,catching people doing things right是种积极、正面的激励方式,即努力寻求对方做得好的地方,通过表扬、肯定来激励对方做得更好。如果说东西方教育、文化有区别的话,这恐怕就是其一。
有两条路通入丛林,我选了一条人迹罕至的(Two roads diverged into a wood, and I -- and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这句话出自Robert Frost的诗The Road NotTaken。
每人跟前都有两条路:一条走得人多,但通向平庸;一条走得人少,但通向卓越。随众着多,所以芸芸众生者多。这本没错,因为人有选择的自由。错就错在梦想通过平庸之路达到卓越。
自古英雄多寂寞,因为他们走的是条人迹罕至的路。
还是Stephen Covey的《第八种习惯》(The 8th Habit)。柯维提到一个人成功的三个要素:Vision(远见), Discipline(自律), 和Passion(激情)。
上下班边开车边听《第八种习惯》(The 8th Habit)的CD,对“选择的自由”(Freedom to Choose)颇有感触。
最近评论